農場產地 認識澳洲

澳洲牛羊生產業者的畜牧技術和農場管理享譽全球,畜牧業者將遺傳學最新技術應用於提升畜牧生產效率並引以為傲。同時澳洲農民在改良牧場、草原以及水資源管理方面也十分進步。我們的畜牧業者多屬家族式經營,不但以最高食品安全標準生產,整條供應鏈更採用生產履歷和品質保證系統,致力於提供世界級的牛羊肉品。

澳洲牛肉

澳洲牛肉

澳洲牛肉產量占全世界的 3%,為世界第三大牛肉出口國。雖然澳洲境內各省分和領地都生產牛肉,但是全國有將近一半的牛隻集中於昆士蘭省。澳洲大部分的牛隻以飼養在草原上為主,不論草飼或是以五穀雜糧為畜養飼料的穀飼牛,都是經過嚴格的追溯履歷管理,而且任何形式的瘦肉精都不可使用在牛隻的畜牧過程中。

澳洲牛肉產業可大致分為北方和南方產區。在北方的牧場較少,但規模較大且牛隻數目多,主要品種有瘤牛(Bos Indicus,俗稱熱帶牛,如布拉曼牛),以及更能適應惡劣環境的瘤牛雜交種(如杜洛麥牛)。至於南方生產體系則多為牛隻數量較少的小型牧場,主要品種為特羅斯牛(Bos Taurus,俗稱溫帶牛,如安格斯牛及赫里福牛),適宜生長在較溫和氣候的環境。

瘤牛

瘤牛

瘤牛(Bos Indicus)品種來自亞洲,適合生長在澳洲北部等潮濕的熱帶地區。牠們光滑的短毛和自然分泌的汗液化學物質,有助驅除牛蝨和寄生蟲。某些瘤牛品種的尾巴也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當牛隻甩尾拍打蒼蠅時,等於朝身體上噴抹自體產生的天然驅蟲劑。

瘤牛通常骨架較大、腿也較長,方便牠們在廣大稀疏的土地上尋覓食物和水源。此品種也是天生的覓食好手,能適應惡劣的旱地天候。

一般人可從牛隻雙肩上如駝峰般隆起的外型來辨認具瘤牛血統的牛隻。駝峰裡面儲藏著脂肪,以備食物短缺的時候供給能量。此外,瘤牛還有大而鬆軟的雙耳和垂皮(胸前的鬆弛皮膚),有助牠們保持涼爽。

常見的瘤牛品種包括布拉曼(Brahman)、杜洛麥(Droughtmaster)、聖達牛(Santa Gertrudis)、布拉安格斯(Brangus,為安格斯和布拉曼的雜交種)以及布拉福(Braford,為赫里福和布拉曼的雜交種)。

特羅斯牛

特羅斯牛

特羅斯牛(Bos Taurus)來自歐洲,常被稱為「英國品種」。牠們生長於較溫和的天候,主要分佈在澳洲南部地區,體表雖有較厚的皮毛抵禦寒冬,但卻少了近親瘤牛那著名的「駝峰」。

由於體型較小,因此不但成熟速度較快,肌肉量也比其表親瘤牛增長得更快。特羅斯牛最著名的品種是源自蘇格蘭的安格斯(Angus),具有驚人的適應性和優良基因,常被用於雜交育種,以改良其牠品種。

常見的特羅斯牛品種包括安格斯、赫里福(Hereford)、短角牛(Shorthorn)、夏洛來(Charolais)、西門塔爾(Simmental)和墨瑞灰(Murray Grey)。

 

和牛

和牛

和牛(Wagyu)為亞洲原生的日本品種,原文名字中的「Wa」是指日本,「gyu」則代表牛。雖然來自亞洲,但實際上卻被分類為特羅斯牛種。

日本有數百年的歷史將和牛作為勞務役用,因為和牛肌肉中的油花能為牛隻提供能量來源,讓牛隻的體力好而耐久度高。

除日本外,澳洲目前擁有的和牛數量最多,其中有高達 80-90% 的產量用於出口。傳統上和牛先是生長於草原,接著轉移到高科技育肥場內飼養上相當長的時間,通常從一年到六百天不等,因此,和牛的生產過程要比草飼或穀飼牛長得多。

由於和牛有卓越的產生油花能力,因此肉質軟嫩多汁、口感豐富、風味極佳,其脂肪結構往往比其它肉品更柔軟、肉質也更細膩。

澳洲小羊肉

澳洲小羊肉

小羊,或稱羔羊,是指幼年的綿羊。一般將尚未長出永久齒的羊隻歸類為「小羊」,通常年齡約 12 個月大。

澳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綿羊肉出口國,也是第二大的生產國。

澳洲綿羊在不同的天候環境下生長,從內陸的乾旱與半乾旱地區,到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省、南澳和塔斯馬尼亞的高降雨地區都有。

所有澳洲綿羊皆生長於草原,絕大多數的羊隻從頭到尾也是草食飼育,只有極少數的羊農(約 5%)在屠宰前會以穀物飼養羊隻,以達到最佳畜養成果。不論草飼或是穀飼,任何形式的瘦肉精都不可使用在羊隻的畜牧過程中。

澳洲山羊肉

澳洲山羊肉

在澳洲,山羊生產方式一般可分為兩大類:野生放牧和農場畜養。

野生放牧基本上是指未經管理或是野生的山羊,通常每年捕捉一次;而農場畜養則是特地以類似飼養澳洲牛和綿羊的方式來管理山羊。

野生山羊(也可稱為未經管理的、灌木地或野生山羊)有山羊的各類品種,已經適應澳洲降雨量低、較為乾旱的環境,野生山羊是澳洲山羊肉品產業的主要肉品來源。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農夫,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中馴養山羊,使之和綿羊及牛一樣,成為他們穩定地經濟來源。

農場畜養的山羊通常生長在降雨量、生產力皆較高的農業區,相較於野生放牧山羊,畜養山羊由於環境因素和數量較少的關係,會以類似家畜牛羊管理的方式,採取更密集的飼育模式。

畜養山羊原本是紡織工業的副產品,在 1994 年引進南非波爾(Boer)品種後,澳洲的飼育山羊肉產量便開始攀升,此品種的山羊天生韌性強且適應力佳,因而專門養作肉羊之用。南非自 20 世紀初便開始畜養波爾山羊,相較於取其羊奶或羊毛,更看中的是肉的品質。由於採集中式畜養,波爾山羊得以快速生長,肌肉多且較為緊實,因而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蓄養品種之一。這些韌性高的波爾山羊與澳洲本地山羊群一起飼養,以配種出適合生活在澳洲乾旱天候下的品種,而肉品產量也可因此增長。

由於這類混血品種的出現,今日澳洲山羊肉已非季節性商品,而是幾乎全年都可以買到。

澳洲小牛肉

澳洲小牛肉

小牛的飼養和屠宰文化因各國而異,而澳洲小牛肉則與歐美地區的小牛肉有所不同。

在澳洲,我們不生產「白色小牛肉」,也就是只餵食牛奶並限制運動和日照,大約生長至 18 到 20 週便加以屠宰的小牛犢肉。澳洲實施嚴格的動物福利法規,確保牛隻在開放的環境中以小規模飼養,並餵食牛奶、青草或穀物。

瞭解更多資訊

進一步瞭解牛羊肉